国家气候中心:今年气象灾害可能重于往年

昨天面对面节目,文稿贴下,视频地址http://news.cntv.cn/china/20100530/102092.shtml

 5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成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据民政部初步统计,截至5月24日,暴雨洪涝和大风冰雹等灾害已经造成浙江、江西、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00多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15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0多亿元。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在未来的6到9月份,随着我国主汛期的带来,形势将更加严峻。

  【访谈】

  记者:你们曾经成功地预测过1998年的大洪水,所以我们也想知道说,今年有可能会出现那样比较危急的情况吗?

  肖主任:今年的形势应该说非常的严峻。

  记者:严峻?

  肖主任:对,非常严峻。\我们总的判断,今年的降水,我们今年会是一个降水偏多的年份,所以我们在今年的汛期,特别是一些大江大河,可能都在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记者:这六个字很重的?

  肖主任:很快,主汛期,季风一爆发,主汛期就开始,我们国家的雨带,整个雨带就要开始逐渐的在向北推移,影响我们国家的这些大江大河。

  记者:您是说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到这个最严重的时刻?

  肖主任:我们可能不能说以后就一定会有更严重的,但是这种风险确实是在主汛期开始以后,应该说这种风险更大。

  国家气候中心隶属于中国气象局,负责对全国气候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分析和预测,特别是他们对雨雪灾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做的预测,一直都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减灾救灾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季风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最主要的因素,国家气候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监测我国附近海域季风的活动情况。

  A:这个就是我们在对季风的一个监测,这两张图,一张图实际上是表示温度的,另外一个是表示风的,我们用温度,实际上它是一个用热力和动力两个状况来表现这个季风,主要是南海季风,南海季风活动的情况。从这个来看,南海季风,这条线是一个临界值,所以它是一个零。\实际上到5月份,它基本上在临界附近在摆动,\整个这两条线还没有超过这个临界值,所以南海季风还没有爆发。

  记者:如果超过呢?

  A:如果超过了以后,它可能维持我们国家的南海季风爆发,南海季风爆发就会从南海开始非常强劲的暖湿的气流,热带气流就会推进到我们国家的大陆,并且不断地向北推移。

  肖子牛的分析说,在未来的6到9月份,也就是在我国的主汛期期间,南海季风将从华南到华北一路北上。伴随着冷暖气流的交锋,势必会给沿途带来丰沛的降水。

  肖主任:南海季风爆发以后,随着雨带的逐渐的向北推移,应该说我们国家全国的主汛期才拉开序幕。

  记者:那这会意味着什么呢?

  肖主任:这会意味着它的最主要的强降水带,它会有一个逐渐向北的推进过程。

  记者:那这样一来的话,可能受到这种气候波及的地区范围会更广?

  肖主任:应该是这样说,因为到季风爆发以后,我们全国会进入一个主汛期,最主要的降水也将发生在这一个阶段,所以现在我们在南部湾地区,在江南、华南北部的地区,很多地区出现了比较强的降水,势力已经很强,但是我们还要提高警惕,可能今后还会出现这个区域性的非常强的降水。

  记者:所以您知道,街谈巷议当中大家又有些担心,觉得现在还没到6月雨已经下成这样了,如果进入主汛期的话,那么防洪的压力、抗汛的压力会不会很大?

  肖主任:对,应该说是进入主汛期以后防洪的压力会更大。

  随着新一轮降水的到来,已经经历了多轮暴雨侵袭的我国南方,将会面临新的考验。根据不完全统计,南方分地区的降雨量已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到五成,局部地区偏多了1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方地区如此大强度的暴雨呢?

  记者: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频繁的暴雨呢?

  肖主任:我们要产生一个非常强的降水,一个区域性的降水,它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条件,它必须要有比较充足的、强劲的暖湿气流,能够输送到这些地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冷空气的配合,要有北方的冷空气能够南下和暖湿空气交汇,这样就形成一个比较强的雨带。在今年这两方面的条件都是具备的,第一个方面是暖湿气流的输送非常强劲。

  肖主任: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就是要有冷空气频繁的活动。今年的冷空气活动是非常频繁的,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从冬季到春季,一直到初夏,这个冷空气活动都非常频繁。

  A: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上面这张图就是我们对气温的监测的一个情况,我们可以看得到,我们的气温和历史相比,它的气温是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些蓝颜色代表气温是和历史同期相比是偏低的,我们整个东部地区,我们的气温都是处于一个偏低的状态。

  A: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得到,今年4月份,上个月,我们整个全球的一些温度分布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得到我们国家这一带地区,我们东亚这一带地区是偏低的,温度是偏低的。\今年的冬季,整个冬季特别明显,就是有一个非常极端的状况。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整体来说都是温度偏低,异常偏低,偏低得很厉害。

  记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暴雪跟寒潮。

  A:对,就是有很多的叫做低温雨雪的事件,同时在北美洲,\在加拿大是异常的偏暖,北极也是异常的偏暖。但是在美国是异常地偏冷。

  从去年冬天以来,一些地方的人们感受到格外寒冷。在我国,东北、华北发生了近40年来的罕见持续低温灾害,新疆北部特大暴雪成灾,在世界范围内,欧洲许多国家出现创纪录低温天气,德国遭遇30年来最强的暴风雪,一系列极端冷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全球变暖的说法画上了问号。

  记者:我也听到很多的疑问,比如说有人觉得说,1998年以来实际上全球温度上升的这个趋势是减缓了,是走慢了,甚至有人觉得现在是在一个降温的边缘,你怎么看?

  肖主任:全球变暖这是指的我们全球一个气候的趋势,它这个趋势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在20年、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面,它的一个增加,温度升高的一个趋势,这个和我们今年冬季所遇到的寒冷,这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它在这个趋势的,变暖的这个趋势之中,它也会有很多的波动,我们这一次低温的冬天,实际上就是它在整个全球温度上升的过程当中,偏冷的一个振动,或者说一个振荡。

  记者:您是觉得去年冬天这种极端冷,极冷的这个天气,不能够推翻这个趋势?

  肖主任:不能够推翻。\应该说这是我们通过各方面的数据、各方面的观测得到的一个结果,\全球变暖这个趋势是确实的,\实际上我们去年冬天,我们感受到比较冷,\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比较冷,北美,美国这些地方比较,这些地方是比较冷,确实是比较冷的一个冬天。但是与此同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是非常的暖,而且是异常的暖,比如说我们国家的青藏高原,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去年冬天温度非常高。还有像印度这些地区温度都很高。

  经过对全球气温度的监测,气象学家发现在在一些地区的气温出现了向极冷和极热的两级分化。与极端冷事件相对应,极端热事件在世界各地也不断发生。今年5月以来,沙特遭受热浪侵袭,日最高气温达到了50摄氏度,印度西北部也遭遇了高温热浪天气,局部气温达到了48.7度。

  记者:这种异常就会让大家有很多的担忧,包括我今天来的一路上司机都在跟我说,说我跟你保证,今年北京的夏天肯定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你问他依据是什么,他就说不知道,反正我就觉得很异常。所以可不可以回应一下这样的说法,有这种可能吗?

  肖主任:这种可能肯定是会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变暖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根据我们现在的分析和研究,高温的这种事件是在增多的。

  记者:这个增多是个什么态势?

  肖主任:就是说出现高温的这种频率是增加的。所以从这个概念上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地区今年的夏天还是有可能它会出现比较热的一个天气。

  分导视一

  七种极端天气一齐登场,我国的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肖主任:根据我们对各种气候,影响气象因素的分析,今年应该是气象灾害比较多的一年。

  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是否进入了“极端时期”?

  肖主任: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极端事件确实是在增加,但是还有一些极端事件它是在减少的。

  A:像我们整个全球的一些干旱,它是一个走向,这些走向经过我们很多专家的研究,就可以发现从非洲北部到中亚地区一直到我们国家的华北,这是干旱的,这也是干旱的。

  记者:这个干旱带是今年出现的吗?还是?

  A:最近几十年的一个监测结果。

  记者:那它现在是处在正在绵延的阶段还是?

  A:这个干旱带在加强。

  记者:在加强?

  A:对。

  记者:也就是说明年我们有可能还会在再干旱。

  A:目前这个我们的监测和分析来看,\这一带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去年9月份以来,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西南5省区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遭遇百年不遇的旱情,池塘干涸、河流断流、庄稼绝收、人畜饮水困难,大自然再次以极端形势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记者:西南干旱的原因是什么呢?

  肖主任:西南干旱的原因,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今年冬季它的暖湿气流,从南方来的暖湿气流是偏弱的,它比较弱,它没有暖湿的空气从印度洋能够非常有效地输送到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也没有冷空气的活动,也比较弱。冷空气的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路径比较偏东,它比较偏东以后,它就比较难能够深入到我国的西南地区,所以西南地区今年整个冬天温度很高,冷空气活动比较弱,基本上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它没有充足的水汽供应,这样就造成了干旱的持续不断。

  记者:但是我们看到,比如说美国的JBM公司,它们的报告当中就会觉得说,2010年出现的中国南方的这个旱情,不会只是孤立出现的,它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就是以后的年份中也可能会出现,你们会有这样的一个推断吗?

  肖主任:我们通过50年的观测资料,我们可以来分析。干旱的整个发生的频次,还是有,一些地区还是有明显的增加,比如说华北,华北地区的干旱频次在增加。而且不同的地区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是我们现在注意到一个现象,秋季的干旱都是在增加的,就是秋季的降水在很多地区都是减少的。

  记者:这是带有普遍性的?

  肖主任:对,现在最近我做了一个分析,就是秋季的降水在很多地区,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在减少。

  记者:这说明什么呢?

  肖主任:内在的因素我们现在可能还需要去进一步的研究,它为什么造成这样的一个现象。

  记者:但是假如,就是说这个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它给现实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肖主任:它可能对我们水资源的利用,我们怎么样来采取一些蓄水的措施,以及我们在应对干旱里边,到底,比如说季节、连季的干旱,冬春连旱,或者是冬春夏这种连旱,它出现的概率是不是增加了,是不是这种现象会频繁地出现在某些地区,这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在农业上,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面,可能都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这种局面。

A:下面的就是极端事件,就是我们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极端事件,这个是我们现在4月份出现极端事件的我们国家分布的一些情况。

  在这张2010年4月份全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布图上,同时出现了七种极端天气,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出现的暴雨、湖北、贵州、云南等地遭受的风雹灾害、华北、东北出现的大范围降温、西南部分地区依然持续的旱情、新疆、甘肃遭遇的沙尘暴、哈尔滨出现的暴雪等等,极端天气一齐登场,几乎影响到了整个中国版图。

  记者:气候异常的现象,在今年比较集中,可以这么说吗?

  肖主任:今年的气候异常从年初开始到现在,冬天的时候是整个我们东部地区温度比较偏低,西南地区干旱,我们国家的南方地区又是连续的强降水。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确实出现了很多异常,\已经显示今年确实是,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重于往年。

  记者:哪些因素让你们觉得说,今年的气象灾害会非常的严重呢?

  肖主任:这个是根据各种气候的背景的监测,以及各种前期征兆的信号来得出的一个结论。

  记者:很明确吗?

  \肖主任:根据我们对各种气候,影响气象因素的分析,今年应该是气象灾害比较多的一年。

  从世界范围来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日益突出,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5月1日至5月26日,世界上就有超过15个的国家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近500人死亡,其他还有多个国家分别遭遇了高温热浪,冰雹、飓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记者:可能很多电视机前的人听到这儿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忧心,他们就会想知道说,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吗,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气候上的灾害吗?

  肖主任:这个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到底这个气候的灾害会不会更多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对我们的气候的演变,对未来的气候,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到底这些气候的灾害会不会越来越多,或者说某种灾害会不会越来越多,我们现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的分析。

  \记者:所以您知道,一样东西不能够有稳定预期的时候,人们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慌。所以我们希望从你这儿得到答案,\我们进入一个异常期了吗?

  肖主任: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确实还是很困难,就像前不久的电影《2012》给大家很大的触动。应该说,我们这个气候始终是在一个偏离正常状况的左右在摆动,所以总是会在这些地区或者那些地区出现异常。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是这些异常的,特别异常的事件,或者我们叫做极端事件,它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记者: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大概的范围和强度的估计,就是这个异常可能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肖主任:目前我们这种对气候预测里面,对它的异常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还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的难题,我们现在还很难把握它到底能够强到什么样的程度。

  世界各地正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威胁,一些气象学家提出了世界气候正在进入了“极端期”的观点,认为极端天气的爆发将会越来越频繁。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肖主任:现在来说,我觉得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说这些极端天气事件都在增加,即便要下这个结论还需要做更多的一些数据,更多的一些研究,来得出更确实的结论。

  记者:但是大家会有疑问说,我每天打开电视机,比如说我从2008年开始起,不管是雨雪冰冻,不管是强风、寒潮,我们可以历数到的灾难都已经这么多了,前这么多年我印象中也没有,难道这个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肖主任:这是我们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固然是很重要,但是要说明它是极端事件更多,可能确实还需要一个更科学、更完整的一个数据,一些更严谨的统计。\实际上我们看这个极端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极端事件确实是在增加,比如说高温热浪,高温的这样一些极端事件是在增加,强降水、降水的强度,强降水的这种极端事件也是在增加的。

  肖主任:但是还有一些极端事件它是在减少的。

  记者:什么?

  肖主任:比如说台风,台风出现的频率是在减少的,几十年它是在减少的。还有沙尘暴,沙尘暴从50年代、60年代一直到现在,沙尘暴是在减少的。

  记者:沙尘暴真的减少了吗?

  肖主任:是在减少的。

  记者:今年春天媒体上还都在说,说各个地方的沙尘,包括沙子已经飞过海洋去了别的国家。

  肖主任:对,是这样,但是它的沙尘暴它出现的频率,它确确实实是在减少的。\如果回顾我们过去的一些生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如果一个人生活在80年代的时候在北京,到春季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女同志可能都戴一个纱巾,现在可能在街上很少有这样的状况,除了真正发生沙尘暴的那一天以外,这个现象已经很少了。

  肖主任:所以我就觉得,从科学上来说,极端的一些事件,极端的一些异常,它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这是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从我们的感受来说,因为和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我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所以它的判断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分导视二

  广东特大暴雨误报成暴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这个可能是一个技术方面的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

  西南干旱严重程度预测不足,暴露出气候预测存在怎样的缺憾?

  肖主任: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很复杂,我们现在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步。

  A:实际上整个的业务流程,首先我们要监测,我们要通过遍布全球的观测数据来说明现在我们的气候状况是什么样。

  记者:那你们的数据从哪来?

  A:通过遍布全球的气象的观测网可以得到。

  记者:这个网络是全球共享的是吗?

  A:全球共享的,全球共享的一个观测网。这个观测网提供的数据我们要把它经过控制,质量控制和分析,把有用的信息给提炼出来。

  【解说11】

  依靠全球气象观测网和国内2400多个观测站点,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专家获得最新的气候状况信息,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并通过大型计算机进行数值模式的运算,初步得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概率,然后经过专家小组的会商,最终对气候变化的走势作出预测。如果预测到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候中心则向社会和公众发布气象灾害的预警。

  【访谈】

  记者:比如说广东5月7日的这次暴雨之后,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对于气象部门的疑问。比如说市民觉得说,我6日晚上收到你们的预报,说是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结果就下了一个特大暴雨,就是觉得猝不及防?

  肖主任:在强降水的预报里面\基本上我们下不下雨我们可以把握得很准,基本上八九不离十,我们都可以预报出来。但是对在非常大的量,非常强的这种降水的预测里面,我们现在的差距还是,现在还是不容易报出来。

  记者:这个局限是在哪儿呢?

  肖主任:这个就是我们的降水的定量预报,就是我们把这个降水、降雨,我要把它的量级要能够报出来,这个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比较强的这种降水,\这个可能是一个技术方面的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量级上可能没报够,他只报了暴雨,结果它下了大暴雨。

  记者:我也听到市民有一些猜测,他说会不会是因为说,其实你们已经预报出来了,但是如果说要预报大暴雨的话,你等于说整个职能部门都要启动起来,对吧?红色预警是一个很大成本的事情,所以就没有敢预报,有这个因素码?

  肖主任:一般来说,我觉得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预报员根据他所掌握的信息,他会使他的预报最准确的,每个预报员都希望他的预报都能是准确的,这是我觉得作为预报员来说,既是他的一个职业道德,也是他心中的一份理想。

  \我有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个例子我印象很深,我曾经和一个美国的天气预报员交流过,他就说他做了一生的预报,最成功、最难忘的一次,他报了龙卷风,报的很成功,所以因为他成功的预报,他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他就对我说,他说我做一生的预报,我所有做可能值班,做预报做了几十年,我所有的价值就体现在那一次预报里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把这个预报出来了。

  肖主任:所以我觉得,每个预报员他都会去尽他的所能,特别是把一些危险的,一些危险的天气、剧烈的天气,他会尽量地给它报出来。

  【解说12】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这也给气象部门提供尽量准确的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气象科学本身的种种局限性,目前气象部门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还不尽人意。

  【访谈】

  记者:但也有可能有人疑问说,好吧,如果大暴雨不那么好预报的话,那么西南干旱呢,他会觉得说,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再回头去看当初预测的话,只是预测了降水偏少,但是对会造成如此长时间和广范围,这样严重程度是没有预测的,为什么?

  肖主任:这个也是非常尖锐的一个问题。回顾我们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我们每次的这个过程,每次的雨雪过程,我们实际上报的都是挺准的。但是我们是不是那么长时间,它会维系一次一次的过程,\在这个预报里面我们就经验不足,我们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说明它后面有五次,或者是几次过程。在西南的干旱这个问题上,可能也是会有同样的一些薄弱的环节。比如说我们可能报了,不管我们现在的准确率是如何,但是我们报了它一个月,下一个月它是干旱,它是降水是偏少的。我们再报,再下个月我们又报了,再下个月降水也是偏少的。但是我们在提前四个月或者五个月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出来它未来半年降雨都是偏少的,要做这个预测就很困难。

  记者:这个中长期的趋势现在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吗?

  肖主任: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很复杂,我们现在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步。

  记者:在国际上,有没有一个国家的研究是能做到的呢,现在?

  肖主任:目前对气候预测来说,现在都比较困难。

  记者:难在哪儿呢?

  肖主任:中国人很早就说一个成语,叫做“天有不测风云”,我想这些敢于去观天测云的人,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你本来就很难琢磨的一件事情,很复杂的一件事情,你要去把它弄懂。

  【解说13】

  因为影响气候变化因素的复杂和不确定性,目前,气象学界公认的预报的极限是20天。

  【访谈】

  肖主任:就是说它不可能对于20天以后,这个天气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永远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通过数学的分析,通过非线性数学的分析,它到了20天以后,它就是一个混沌的状态,就是它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它就可能有多个解,它可能有多个解都是合理的,这就是用严格的数学来证明的。所以它到了这样一个时间,它的就很难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这个是,就是气候预测的一个难点。

  记者:如果像您所说的,20天就是一个极限,在数学上这就是一个极限,无法逾越的话,那我们做气候预测,会不会显得比较没有希望呢?

  肖主任:你现在如果是指望要报两个月以后,在哪一天到底是会下雨还是天晴,这个是没有指望的,可能是没有指望的。但是我们气候预测,我们在报的情况,可能我们报的是另外一些信息,\我们给出的是一段时期里面的一个偏多和偏少,气温偏高和偏低,降水偏多和偏少,这样一个趋势。同时我们应该还要给出,产生这种趋势它的概率,它的不确定性到底有多大,它有多大的把握,它这个现象是可能出现的。

  记者:这个我们都理解。不过我不知道,如果你在新闻当中看到你们没有预测到的气候的灾害这种严重的程度,尤其是有人伤亡的时候,内心会有不安甚至内疚吗?

  肖主任:那肯定是会有的。我觉得气候预测也好,天气预报也好,都会是对每个人的心理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他很难报准,另外一方面就是,可能如果你报不准,出现失误,它带来的损失,特别是人员的损失,会是比较沉甸甸的一个担子、一个负担会压在你的心上,肯定是这样的。

1990年,肖子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云南省气象局工作,成为了一名天气预报员,他至今还清晰记得一次天气预报失误时的心情。

  【访谈】

  肖主任:我印象当中非常清楚的是,我在一次预报里面,我报了一个第二天是我报了一个小雪,雨夹雪的一个天气,冬季。但是第二天是温度很高的这样一个天气。

  肖主任:温度很高,小孩子们都穿得棉敦敦的去上学了,所以一下捂得不行,结果是非常糟糕的,给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虽然那次预报实际上也是在程度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在那天的30多公里之外,实际上是下雪的,但是过来这一边就是很好的天气,当时这个程度上没有把握好,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也是觉得根本就,吃饭也不想吃,睡觉也不想睡,就觉得这个事情压力很大。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我们的预报员的日常生活当中是经常存在的,特别是面临一些比较大的,比如说在夏季,在汛期的时候,哪个河堤超了警戒水位,当一个河堤超到保障水位,超过保障水位的时候一般都要泄洪,这样我们在,我在中央气象台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晚上就连夜会商,它在淮河王家坝的水位,已经接近了保障水位,就是如果那天再下10毫米以上的降水,那可能它就要超过保障水位,那就必须要分洪。

  肖主任:但是经过那天晚上大家严谨的会商,仔细的分析之后,就觉得当天晚上的降水不会多于10毫米,而且到第二天以后雨将停止,所以就没有采取分洪。

  记者:但是下这个判断压力太大了,因为如果说错了,超过了10毫米,没有分洪会怎么样?

  肖主任:没有分洪就可能会出现险情,如果真是出现险情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那天就非常,第二天非常高兴,确实到了保障水位,水位没有上升,降水的估计也和我们预报是非常将近的,所以那次也是一个很深的记忆。\实际上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把今年的汛期做了预测,\当这个预测做完以后,我觉得我们的预报员就要提心吊胆。

  记者:怎么呢?

  肖主任:都要想着我们的预测是不是准,是不是能够报准,都在担心着,一直担心到汛期结束,才能够石头落地。

  分导视三

  冰岛火山灰铺天盖日,会不会给气候变化带带不利影响?

  肖主任:如果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应该说它的影响是有限的。

  气候异常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

  肖主任:我们应该说更多的是未雨绸缪,去做一些准备,

  《面对面》柴静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正在播出。

  (冰岛火山喷发的画面)

  【解说15】

  这是今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的火山爆发时的情形,火山喷出的柱状熔岩有30层楼高,羽状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也直冲云霄,火山灰形成的烟尘随后向东南方向漂移覆盖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天空,并波及到了亚洲、美洲、非洲的一些地区。火山灰所到之处,机场关闭、航班取消,航空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气象学家也担心这些火山灰会给全球气候的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访谈】

  记者:那可能有的疑问是觉得,\它影响了起码欧洲的大气,然后大气的环流的交换,又对亚洲造成影响,会有这种可能吗?

  肖主任:这次冰岛火山的爆发,它跟航空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从气候的角度来说,应该说它的影响是有限的。首先,它的火山,这次火山爆发的规模,整个火山灰总的质量是不大的。另外,火山喷发以后它的高度也是有限的,它就是5公里到8公里,大概是这样一个高度,这个高度还不至于能够使它的这些物质,能够扩散,传输到很远的地区,它是有限的,它的物质又少、它的高度也低,在这个层面上,基本这个层面是我们大气圈层的一个对流层的高度,在这个高度里面,实际上它产生的火山灰可以通过降水这些,能够把它很大的消除,能够带下来。\所以它的影响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解说16】

  在自然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时常会和一些极端天气事件交织在一起,于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对象,有人因此还提出了“久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那么,地震到底和气候变化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访谈】

  记者:很多人就会在地震发生之后有一些议论,觉得地震跟气候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干旱、洪水、暴雨,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肖主任:实际上地震和气象之间是不是有关系,一直有人在关注,也有人在做相关的一些统计或者研究,但是据我们所知,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象灾害之间的,特别是大的气象灾害,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记者:近两年以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异常事件,不管是地震还是气象的,它出现的比较频繁之后,各种声音,不管学界的还是民间的声音都很多。有的时候在这个未知领域当中的时候,它就会让民众有一个印象说,那我们宁可信其有。

  肖主任:对。

  记者:你怎么去回答他们这个问题呀?

  肖主任:还是要说你这些事件不能简单地联系。你如果简单地联系,我想任何一件事,它都会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它会发生另外一件事,它会有一件事和它相连。但是我们现在如果是不能说明它之间相互的联系,它相互的作用,它的过程是什么,它的物理的本质是什么,那我们就很难说它是有联系的。

  【解说17】

  为了更加科学地揭示各种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的准确率,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科研团队正在全力研发新一代的气候预测模式。

  【气候大厅动态采访】

  A:这个预测模式就更为复杂,这个气候预测模式包含了大气的模式,包含了海洋的模式,还包含了路面的状况,也包含的海冰的情况,包含了所有的这些情况。\A:整个气候系统,它都是相互在作用的。把这些作用的结果全部加起来,才可能揭秘未来的气候状况是什么。

  记者:那么主任,我们有没有可能你认识了这个事件,你还能够去改变它了?比如说我们知道现在气候灾害有多么严重,有可能能够介入或者干预吗?

  A:自然的力量是令人敬畏的,它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只能说更多的情况在自然灾害面前,在气候的异常面前,我们应该说更多的是未雨绸缪,去做一些准备,做一些适应。比如说它在农业上,如果我们预报了未来它可能会在某个地形会偏冷,我们可能会在种植的品种方面做一些改善。有一些地方它可能会偏旱,那我们会相应地做一些节水的措施,等等一些情况,积水,前期会做一些蓄水的工程,这样来应对它。

  【解说18】

  从事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工作20年来,肖子牛对于大自然强大的力量深有体会,他一直主张人类应该学会怎样去适气候的变化。

  【访谈】

  肖主任:比较积极的办法,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去研究它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我们怎么样去适应,它如果发生变化,我们怎么样去适应。

  记者:适应这个变化是指什么?

  \肖主任:比如说强降水的增加,\00:06:02:00那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强降水可能会给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我们的规划,和我们的设计,建筑、工程这些方面可能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就要来采取一些措施,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它,\去做我们的规划,做我们的设计,做我们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记者:所以我们也希望,气象部门不光是去发布一个关于天气的预报,而是能够把这样你们未来对趋势的判断,能够融进我们这个城市当中。

  肖主任:对。

  记者:现在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机制呢?

  肖主任:现在有,现在有一个叫做“气候可行性论证”,就是说我们的一些大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我们都要进行气候,从气候方面要给它的合理性,要给它充分的论证。

  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有这个环节吗?

  肖主任:现在有一些有,但是现在确实是还很不完善,很多大的工程这些,实际上它应该是有的。

  记者:如果没有的话?

  肖主任:没有的话就是说,如果出现一个过去不曾出现过的极端的一个事件,就有可能对你的安全造成挑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