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耍力士霍元甲
追述史料可考处,最早将霍元甲之名记述纸端的,是上海的《申报》1909年12月3日的广告《中国大力士请人比力》:
霍君元甲直隶人,精拳术,为北省之冠,此次偶来沪上,颇觉技痒。久仰南方多刚强之士,顺道访友,特设台于上海静安寺路张园出品协会大会场音乐厅内大戏台上比较拳力,如能胜霍力士者,赠以贵重之彩物。沪上中西人士愿来比试者请于念一念二念三日下午二点钟起至五点钟止入内挂号可也。
次日,《申报》又登一则广告——《中西大力士比较拳力之创举》:
又闻大力士霍元甲前日已登场试演,拳力精勇绝伦,无敢与之较量者。昨日有美国大力士 ( 奥皮音) 与霍君订立生死书,循例报明捕房,备英洋一千元以为彩物,准今日下午二点钟在音乐厂歌舞台上各以死力相拼,届时必有一场狠斗,是诚我中国从来未有之创举也。
之所以被称为广告,乃比武之地“张氏味莼园”惯用手法,所谓的“大力士”,在当年看往往更像马戏团杂耍的力士。
“安举洋琴一座,上坐弹者……手折铁条多根,能以二百五十磅之巨石置于额上”——《张园广告》,1908年10月2日,《申报》六版,
“英国著名最优等大力士未士依夫伦君游历过沪……假张园安垲第再演一天,以献遏阻汽车等大奇技。是日承该园慨助,每人茶资分文不取,尤为难得。每位售洋一元,所收券悉充宜荆水灾。”——
《大力士演技助赈》,1909 年 10 月 21 日,《申报》七版
“将七百磅重之大石放于肚腹上,由人各举铁锤打碎成片”——《天仙成记茶园聘请德国新到大力士》,1910 年 5 月 22 日,《申报》七版
……
如此种种“力士”之举,不胜枚举。
清末民初的上海,出名的杂耍表演茶园,除了张园(张氏味莼园),还有丹桂茶园、成记茶园……等七八家租界内外的茶园,依靠戏法杂耍来收取观览者的茶资为生,兼以用于“出口协会”等一系列商业活动之所。
所以不论是张园还是出口协会组织者,邀请一位拳师/中国力士设擂表演是很寻常的。报道谓霍元甲“偶来沪上”,只是记者提高霍的身价以吸引游人的说法。
后续则更为好玩:
奥皮音议及将来角力时均不准用脚勾指戳诸法,而霍君以中国拳术自有心传不能舍所长而用短。
——《大力士改期较艺之原因》,《申报》1909 年 12 月 5 日,三版。
《时报》则记述了比武未成的结果:
霍君千元之款亦已备齐,在台上待至多时,因角技不成而观者甚众,耐请台下诸人任便于彼身上可随意击打三下,良久无敢应者,乃演拳法多套而散。
——《大力士角技未成之原因》,《时报》1909 年 12 月 5 日,四版
据时人记述,比武未成的根本原因是“中西证人未齐”,捕房不肯发放照会。
而次年霍元甲去世前不久,再次设擂:
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走后有病僧、英国大力士、李德海、童有朋、军界大力士东海赵诸君来函登报奉访。故霍君重游上海,已在工部局领有比武护照。准于本月初七初八午后三点钟至六点钟仍在敝会候教,届时诸君登台一试可也。入场劵每位五角,军学二界服操衣者减半。
——《张园立擂比武广告》,《申报》1910 年 4 月 15 日,一版
很明显还是个杂耍角力的广告。
与当时上海茶园、游乐场表现的大力士并没有太大区别,离 “民族英雄”这一形象也相去甚远。是出品协会或者张园管理者事先安排好的节目。
二、校长霍元甲
本校自霍元甲先生组立以来诸同学讲求武术,日昃不遑,开校至今成绩卓著,特于十二月初一星期日假座新舞台开会运动……由新舞台各艺员助演好戏,作开幕之纪念,振尚武之精神。
——《中国精武体操学校运动大会告白》,《申报》1910 年 12 月 30 日,一版
此时霍元甲已经去世半年了。
而中国精武体操学校,即后来的精武体操会。
尚武之要,体育为重。日本以武士道会强,其明证也。前技击专家霍元甲发起中国精武体操会,禀蒙前上海道批准在案……本会因公同集议拟就上海城内设立分会一处。
——《精武体操会设立分会》,《申报》1915 年 8 月 12 日,十版
关于霍元甲、精武体育学校和精武体操会,公开可考的文献所载仅限于此。所有霍元甲创办学校的具体情形,比如资金来源、校社选址、制度建设等,均无详细描述。
三、话本中的霍元甲
到了1916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上连续刊载了作者为“萧汝霖”的两篇《大力士霍元甲传》和《述精武体育会事》,增添了霍元甲生平以及其建设精武会的大量细节——按:此萧汝霖非革命烈士萧汝霖,大邑革命烈士萧洪泉出生于1920年。
后世小说家、电影话本……基本都脱胎于这两篇文字,为后世蓝本。
比之更早的有一篇700余字话本,《记霍元甲逸事》载于《虞初近志》(作者丕文,上海广益书局, 1913 年 8 月出版)。
包括幼年体弱偷窥学艺、津门第一震慑当世、庚子拳乱保护教民、行刺首领“疑为剑仙”。
其后更有收服李富东、赵其人、张文达、刘正声……等中国武师,劝解对方勿以中国人打中国人。对于设擂叫嚣指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俄国大力士(天津),英国大力士(上海)……以及战胜日本大力士后“明日,元甲疾忽剧,强舌望阳,未几遂卒”。
而除了讲述霍元甲的传奇故事,该文还同时留下了霍元甲的照片形象:
而《述精武体育会事》中写道:
是岁六月一日,精武体育会成,元甲之友农劲荪者,实赞其事。越七十日,霍元甲卒,与会事者感元甲忱,不肯中辍,聘虎头庄赵氏之徒充教育。来学者且千人。故精武体育会所习者皆虎头庄赵氏之技也。
而后世的精武体育会所有官方出版物中,也据此认定农劲荪为精武会第一任会长:
会址初在闸北王家宅,会长为留日学生农竹君。
——《精武本纪》,陈铁笙编,上海精武体育会 ,1919 年版
除了其名亦作 “农竹”、 “农祝” 、“农劲孙”等名外,农劲荪的生平也难以考证。《商团体育研究会成立》记载“精武体操会长农祝先生演说人人自立之道”(《申报》1911 年 6 月 12 日,三版)和《国民总会开创记》(《天铎报》1911 年 6 月 14 日,五版)外,不见于其他。
再之后的文字记述,就是1916年笔名为“萧汝霖”的作者说:
宣城农劲荪君,为余道霍公平生
而精武会内所授的武术也与霍元甲无甚关系(霍元甲去世时间在精武会成立后70余日),精武会击技是由 “虎头庄赵氏之徒”传授。
而据 《大力士霍元甲传》中所言,河北景州“赵氏”应为后来的精武武师赵连和(1918 年,精武会第一次公开刊登拳谱,把达摩剑、五虎枪等五种拳术连载于商务印书馆 《学生杂志》的 “技击丛刊”栏目,示范者为精武武师赵连和,署籍贯直隶景县。)
1917年,交通书局出版 《续风尘奇侠传》中邀请小说家撰写了《霍元甲遗像遗事》;1919 年,姜侠魂编纂《武侠大观》中《侠中勇·大力士霍元甲》也有记载。但现时这些小说已散轶不复。仅有篇名流传。
1917年,《清稗类钞》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技勇类·霍元甲七世善拳刊载其上,作者不详。讲到霍君与日本柔术者角力,打折对方手臂,故事就此中断。
后世传播较广的,是1919年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侠义英雄传》,这是大刀王五与霍元甲故事较早在长篇小说中的呈现,也是后来许多霍元甲故事和影视作品依托的本源。
由于1915年精武召开运动会中有向恺然的记载:
南派技击名家向恺然君其表演各有独到处,殊足资斯术之研究。
所以霍元甲故事自然成为向君的经历之一。
同时,根据向恺然自身经历,霍元甲的武学套路也据此成型——谭腿、迷踪艺。
虽然小说中霍元甲强调:
我霍家迷踪艺,身法和手法和现在流行的武术,并无多大分别,绝无秘密不传异姓之必要。
但此后电影创作者、小说家等人不断加工,还出现过 “迷踪拳”等各种称呼,渐渐成了霍元甲的霍家拳代表拳术。
四、“被讲述”的霍元甲
“萧汝霖”所撰二文再三强调
拳术保而昌之,其为吾族雄飞之道。可以强身体,可以隆武德之券乎。
这与习拳强身健体,继而培养自强自律的民族精神十分契合,也因此得到了与商会关系紧密的“精武会”的大力推广和支持,文中霍的早逝被暗示与日本人有关,也得到了后来人的大力推广。1919 年,精武十周年庆典出版 《精武本纪》 一书,对霍元甲故事又一次写定。上海精武以及各地分会将霍元甲的故事讲述成了标准版本的被日本人以烂肺药毒杀。恰逢时局动荡,一战后反日浪潮迎来一波极大的民众意愿。
当然,精武会趁此机会将早年间“萧汝霖”文中的霍元甲战拳民领袖的故事取消掉,集中体现被外国人压迫与伤害的历史。
这后来成为精武会的集体记忆。
当然,讲述者们出了为霍元甲做传、为精武会统一会内制度、历史意义和社会关系脉络外,还有一个主要关系是确立自己与霍元甲的主要关联。依此确保自己在精武会中的元老地位。
如陈公哲撰写 《精武会五十年》 载自己追随元甲左右,替元甲作临时通译。
而到了50年代陈公哲的自传中,更是通过描述精武体操学校建设之初的情形,说精武会宗霍元甲是为了避免政治风险,自己才是精武的真正建设者:
自先生接管之后,于是厘定宗旨,刊印会章,不以个人为标榜,乃以已故霍元甲为宗师,所以避免政治上利用也。其实霍先生使今日尚居人世,亦不外一北方之拳术名家而已,既未受时代学问之熏陶,更不知三育之宗旨,与推行会务之法。
——《陈公哲先生知行录》,李晋光,香港静庐出版社 ,1951 年版
而《七十二行商报》总编罗啸敖则说,精武创始人之一的卢炜昌是霍元甲在精武短短时间里的亲传者:
以卢 ( 炜昌) 先生为首,教授仅两月,所授者仅少林派潭腿工力拳及霍家练手拳半套。
——《十六年来之精武略史》,罗啸敖编 《精武粤传》,广州精武体育会, 1925 年版
其后,更有各家讲述者邀请画师一并描绘讲述霍元甲的故事。
而这番讲述方式到了1926 年 《佛山精武月刊》升到了顶峰,《月刊》登载 《如何纪念霍元祖》一文,第一次发明以 “元祖”称呼霍元甲
精武徒果欲研究 “如何纪念霍元祖”之一问题乎,请得师其 ( 夫差) 语曰: “不肖……尔忘元祖之死乎……”口自诵而心自维,固不必须入于门也。果能念之不忘,是岂徒个人社会国家蒙其泽,将举全世界全人类而胥食其福也。
元祖这一称谓后来也被多个与佛会交流密切的梧州、越南、怡保等地精武所使用。
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更是下南洋宣讲霍元甲故事:
(霍元甲)时人号为剑侠,厥后有亚非利加人名奥皮音者,设擂台于上海之张园,垂数年,天下无胜 者,庚戌春,遂败于先生之手,于是乎蓬蓬勃勃之精武体育会,乃应运而生矣。此事 《近代侠义英雄传》一书言之甚详。
生动的小说,成为了精武后人的“历史依凭”。
70年代开始的武侠剧、武侠电影影视热,让李小龙、梁小龙、李连杰等人借陈真故事塑造的霍元甲,将当年精武会有意无意的积累“变”作了史实。
时至今日,百度百科等内容上仍在使用精武会版本的霍元甲故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