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魏讽的介绍

曹操被称为乱世奸雄,奸雄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代名词。而在汉末,被评价为奸雄的除曹操外还有两人,分别是法正和魏讽。称法正为奸雄的是曹操,称魏讽为奸雄的则是郑袤。

很多人对魏讽的印象都来自于经典游戏三国志11,里面魏讽拥有高达86的魅力值以及征兵特技名声,可以算是一位内政神将。魏讽之所以能在游戏里拥有这样的设定,又被评价为奸雄,和他发起的谋反事件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有关魏讽的记载十分简略,可以看出是被有意隐匿了相关资料,甚至连籍贯都有不同说法。而史书中魏讽的面目也十分模糊,没有留下他本人只言片语,有关他的描述包括“有惑众才”、“有威名”、“以才智闻”、“有重名”、“名重当世”。综合这些评价可知,魏讽最大的特征是名望极高,傅子一书中描述“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世语里更是说他“倾动邺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人争相结交的对象。其次,魏讽很有才智,有惑众才一句说明因他才能而倾倒者不在少数。

魏讽被相国钟繇所征辟,担任相国西曹掾,地位不高,职权却不小。应该说名动一时又才智出众的魏讽拥有光明无限的前途,偏偏这样一个人却发动了谋反。

魏讽谋反案的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九月,地点是邺城。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间点,关羽刚于七月发起了北伐,八月便发生了水淹七军的事件,曹操本人则在五月汉中争夺战失败之后,一直停驻在长安,几千里外的邺城是由太子曹丕驻守,看上似乎确实是个不错的政变时机。

有关这次事件的记载也不多,大致是魏讽私底下联络了一批同党,然后和长乐卫尉陈祎一起谋划袭击曹丕,占领邺城。长乐卫尉负责长乐宫的宿卫,掌握部分武装力量,因而陈祎在此次行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果还没到行动时间,陈祎却心虚了,主动去向曹丕自首,曹丕先下手为强,捕杀了魏讽一党,政变宣告失败。而关于捕杀的相关人员数目,世语记载是数十人,后汉纪记载是数千人。

这次行动的具体情况已经被埋在了一团迷雾之中,例如魏讽谋反的动机是什么,他一个文士为什么要发动政变,除了他之外有没有幕后黑手,占领邺城后有没有下一步计划,受牵连者到底是数十人还是数千人等等。

学界对于此案提出了关羽联络说。史书上记载魏讽案的受牵连人员包括张泉、文钦、刘廙兄弟、宋忠父子、王粲之子等。其中除了文钦之外全部都与荆州集团有关联,张泉是张绣之子,张绣曾寄寓荆州的宛城,刘廙、宋忠、王粲都被刘表任用过,这些人里最后也只有文钦和刘廙没有被杀。如此巧合应非偶然,加之为刘备镇守荆州的关羽此时正好又在与曹魏鏖战,因而两起事件便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关羽先联络了这帮人还是这帮人主动联络了关羽,可能性都大于两者孤立发生。

至于被杀者是数十人还是数千人则可以解释为在捕杀魏讽一党时诛杀了为首的数十人,事后审判牵连的人数达到了数千。

有关魏讽案的起因经过的记载不多,虽然这起事件没头没尾,但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命运。首先是征辟魏讽的相国钟繇被罢免,作为魏讽的主官,按说钟繇是应当判死罪的,但由于其家世、地位和功绩极高,便捡回了一条命,此时还未出生的钟会可以松一口气了。但钟繇的仕途受到了影响。第二年曹丕代汉登基,开国三公里司徒为华歆,司空为王朗,这时荀彧荀攸已经过世,程昱风评不佳,陈群资历尚且不足,原本三公之首的太尉从名望、能力、功绩来看毫无争议应该是由钟繇来担任,但因罪被免官的钟繇不可能被马上起用为太尉,这便让曹丕犯了难。他一度考虑过杨修之父杨彪,但被其所拒绝,最后只好起用了名望稍显不足贾诩担任开国太尉,事情传到吴国,还被孙权笑话了一通。

虽然曹丕对贾诩的待遇不错,后来有人因日食上奏罢免贾诩时,曹丕还专门为其改制,但贾诩也确实不是曹丕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贾诩死后,曹丕立马任命钟繇为太尉,并曾经在朝会解散后称钟繇、华歆、王朗三人为后世难继的一代伟人。恐怕没能让钟繇成为开国三公也是曹丕心中的一桩憾事。钟繇在曹叡时期成为太傅,盖过了仍为三公的华歆和王朗,其子钟毓受荫庇在14岁就成为散骑侍郎,成为当时曹魏大臣中独一无二的例子。魏讽案的影响似乎烟消云散。后来钟家又从另一桩谋反案的牵连中脱身,至于这桩案子应该就不用我再赘述了。

另一个被魏讽案影响命运的是中尉杨俊。中尉又称执金吾,负责邺城的治安和宫城的安全,因而魏讽案的发生杨俊自然难辞其咎。但杨俊居然撇下镇守邺城的曹丕,擅自跑到几千里外去向曹操请罪,这种无视曹丕的行为彻底将其得罪,曹丕事后评价说:”杨中尉说走便走,未免太过高深了!“可见其对杨俊的做法极为不满。三年后,曹丕以治下市场不够繁荣为借口,将杨俊杀害。大概在魏讽案发生后杨俊擅自行动之时,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最后提一下被当作同谋者诛杀的张绣之子张泉。史书魏略中记载曹丕曾经出言吓死张绣,而三国志则记载张绣是在出征柳城途中病故,两相比较,三国志无疑可信的多。首先这次出征归来后,曹操大封群臣,张绣作为曹操手下户数最高的将领却没有被加封的记载,说明他确实是如三国志所记载的那样病死途中。其次魏略记载张绣去世时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事实上这个官职是张绣死后四年曹丕才当上的,而曹丕在张绣死时无官无爵,又有曹冲这个强力的竞争对手在,无法想象谨慎又缺乏影响力的他会干出逼杀曹操手下大将这种危险的事来。

但联系到张绣之子张泉之死,不难想到魏略这条记载的来源。张泉死于曹丕之手,加上张绣曽杀死曹丕之兄曹昂,便有人将张绣之死附会到曹丕身上,最后以讹传讹演化出的故事就被魏略的作者鱼豢写进了书里,曹丕也就莫名其妙成了逼死张绣的凶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